分类
期权交易指南

為什麼有錢人愈來愈有錢?

圖片來源:pixabay -->

第一篇:有錢人為什麼越來越有錢

3. 貧富差距加大的五個原因:全球化、科技、金融化、竊賊統治、戰後嬰兒潮
全球化
: 工作機會轉移至工資低廉的國家
科技: 許多工作會被自動化跟機器人取代
金融化: 大量印鈔票的科學、衍生性金融商品
竊賊統治: 也就是裙帶資本主義(官商勾結),當權者鞏固少數人的金權政治,上位者剽竊眾人的成果及財富的權力結構。
戰後嬰兒潮: 二戰後出生的這一代(1946~1964年),佔據了大部分的資源,隨著壽命延長,這群人將會老去並從社會中取走的價值大於投入的價值。他們對全球經濟產生的動盪,到2050年才會結束。下一波嬰兒潮是在1981~1997的千禧世代,消費高峰大約出現在2036年前後。

CH3 為什麼稅賦會合法地讓有錢人越來越富有

4. 了解稅賦的規則與內容至關重要,美國各象限承擔稅賦佔收入的百分比: 為什麼有錢人愈來愈有錢? E(40%)、S(60%)、B(20%)、I(0%)

Employee: 雇員
Self-employed: 自雇者、中小企業、醫生律師、不動產業務、職業運動員…等
Business: 超過500名員工的大型企業主
Investor: 主動型投資者 (非被動投資者)

政府為了要鼓勵產出遠大於收入的B與I象限的人們,他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與資源,因此給予較好的稅賦優惠。

每個象限都有所謂的有錢人,但只有E和S象限是同時存在窮人。而世界上最有錢的人是活在I象限中,他們有著專業的財商知識以及熟稔法律及稅法。
如果想要成為B和I象限的人,一定要懂得如何用負債及稅賦來致富。

5. 作者在打完越戰後,他的窮爸爸(親生爸爸)建議他去讀MBA,而富爸爸(好友的爸爸)建議他去上昂貴的不動產課程(US 385),作者兩個建議都聽了,但讀MBA六個月後則退學了,因為作者認為MBA教的內容跟觀念都是E象限的觀念,而且是教導如何從這市場騙錢。
後來作者又去報名了投資股票、外匯交易、選擇權、黃金白銀、理財規劃、舉債、節稅、籌措資金等課程,以及如何購買小型住宅區或籌備大型土地開發案等不動產相關課程,致力於I象限的相關知識。最後終於在47歲時,和他老婆達到財務上的自由。

CH4 犯錯會讓有錢人越來越富有

2. 在1971~2000間因為政府廣發貨幣及經濟起飛,導致許多「鄰家百萬富翁」,靠著各種股票、房地產、基金或少數人可利用政府優渥的退休制度而致富,他們給中產階級的建議: 擁有大學文憑、取得一份高薪工作、好好儲蓄、還清自住高級住宅的債務、長期投資於股票債卷、以及共同基金等分散風險的投資組合中。但在金融海嘯來臨時,這些貸款未繳清自住的住宅、股票/基金、都因此而大幅縮水,這些所謂的「百萬富翁」,都只是帳面上的,如房屋淨值、退休金帳戶,當世界真正動盪來臨或是失業時,這些財富可能縮水或付之一炬。

6. 人類是由四種不同領域構成:精神、心理、情緒、肢體。改變象限必須要具備四種條件:
一、精神上的智商(Spiritual Intelligence): 當內心平靜時,領悟內心更巨大的自己,相信自己絕對能實現夢想的信念。
二、心理上的智商(Mental Intelligence): 清楚知道自己有能力學習任何事物的認知。
三、情緒智商(Emotional Intelligence): 從錯誤當中學習的能力,如憤怒時忍耐不去責怪他人,情商高的人懂得處在硬幣邊緣看待事情的正反面。
四、肢體智商(Physical Intelligence): 能將所學實際應用出來,將想法化為行動,跌倒後重新站起來的能力。

CH5 市場崩盤會讓有錢人越來越富有

2. 1913年聯邦儲備銀行(聯準會)成立,同年美國通過第16條憲法修正案,允許政府向民眾開徵所得稅。
1935年羅斯福頒布社會福利政策,照顧數百萬退休民眾生活。
1943年美國頒布稅捐稽徵法案,在人民拿到薪水錢預扣所得稅。
1944年布列敦森林體系(Bretton Woods)同意美元作為世界的儲備貨幣,而美國答應以黃金擔保其價值。
1971年尼克森總統違反布列敦森林協議,取消金本位制,聯準會開始大量印發美鈔。 為什麼有錢人愈來愈有錢?
1972年尼克森總統敲開中國的大門,工作機會移往薪資低廉的國家,導致中國短短三十年中從赤貧的國家變成當今的世界強權。
1974年尼克森總統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簽訂協議,美元以石油做擔保,且石油交易一律採用美元計價。
1978年美國推出401(K)退休計畫。
1987年美股發生黑色星期一大崩盤,單日跌幅22%。而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頒布了「葛林斯班對策」,由聯準會來救市,確保市場崩跌時,會有來源不明的資金形成巨大的買盤穩定股價。有錢人因此知道在股市可以穩賺不賠,所以股市迅速起飛。也造成1987~2000年股市如拋物線的上漲。
1996年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做出了「非理性繁榮」的警告。
1997年《窮爸爸富爸爸》出版。警告大家投資順風車已經結束,市場泡沫即將破滅,全球性的現金大劫案又要發生。
1999年歐盟開始使用歐元體制。
2000年網路大崩盤
2007年次級房貸風暴
2008年大到不能倒的銀行倒閉造成的股市崩盤
(雷曼兄弟),導致聯準會主席柏南克與財政部長鮑爾森(高盛銀行前總裁)出手紓困。
2009年利比亞格達費建議用黃金來擔保第納爾貨幣,作為交易利比亞出產的石油。2011年被聯合國安理會制裁,並在內戰中身亡。

為什麼有錢人愈來愈有錢,中產階級賺得錢愈來愈少?

article image

圖片來源:pixabay -->

圖片來源:pixabay

有錢人只是因為做事情的方式不一樣。他們的想法不一樣、行為不一樣、習慣不一樣。

柯利和雅德尼得出類似的結論,一點都不叫人驚訝。他們曉得,有錢和成功與教育、種族、背景或年齡沒什麼關係,卻和人的思考方式、行動方式及習慣有很大關係。

美國暢銷書作家,是認證合格會計師(CPA)、理財規劃顧問(CFP)及紐澤西州首屈一指金融公司「賽瑞懷斯公司」(Cerefice and Company)總裁。他在研究富人和窮人的日常生活習慣方面頗負盛名,曾花五年時間觀察和記錄超過350位富人和窮人的每日行為,總計提問5萬多次,也因此發現富人和窮人的日常習慣天差地遠。他4根據研究提出致富的關鍵習慣,至今已影響世界各地數十萬讀者邁向富有的生活。

目前積極在組織、學校及行銷活動中演講。作品包括《富習慣》(Rich Habits)、《改變習慣就改變生活》(Change Your Habits, Change Your Life)等。

澳洲大都會集團(Metropole Group of Companies)執行長,被選為澳洲首屈一指的房地產投資顧問。他同時也是成功和財富創造心理學方面的暢銷書作家。他認為要真正富有,需要的不只是金錢而已,而是發現金錢的真正目的,才能真的擁有財富。目前除了房地產投資顧問工作,也舉辦財富創造研討會,致力改造一般人的財務未來。

台灣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、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畢業。曾任《經濟日報》國外新聞組主任、寰宇出版公司總編輯。所著《Google:Google成功的七堂課》(The Seven Success Lessons from Google)獲中華民國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九十四年度金書獎。另著有《第二波網路創業家:Google, eBay, Yahoo劃時代的繁榮盛世》(Netpreneurs 2.0)。譯作無數。曾獲時報出版公司2002年「白金翻譯家」獎。現為財金、商業、科技專業自由文字工作者、《哈佛商業評論》全球中文版特約譯者。

為何有錢人越來越有錢?過來人揭30個他們每天都在做的富習慣,學起來你也能盡早翻身

經常聽到「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」,那麼究竟有什麼不一樣?有錢人到底在想什麼?在美國知名暢銷書《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》(Secrets of the Millionaire Mind)一書中,直接指明有錢人對於金錢的想法與一般人彼此間的差異非常明顯:「有錢人很會管理自己的錢、窮人很會搞丟自己的錢」、「有錢人專注於自己的淨值、窮人專注於自己的工作收入」、「有錢人讓錢幫自己辛苦工作、窮人辛苦工作賺錢」等,足見有錢人的思考模式確實有其亮點、與你我想的不一樣。

为什么有的有钱人越来越有钱,而有的穷人越来越穷?

为什么有的有钱人越来越有钱,而有的穷人越来越穷?那就是穷人都想的是省钱,而富人想的是如何赚钱,我在1月20日《为什么说人越省钱越容易贫穷?因为你没做到这点!》一文当中说过:首先,节省的人,缺乏冒险精神。就像吃鸡游戏一样,好装备不是捡出来的,是打出来的。而最终能吃到鸡的,往往也是那些喜欢枪下舔包,血拼空投,爱好刚枪的玩家。这里并不是教大家追求风险收益,而是适当的配置风险资产。其次,节省的人,缺乏投资思维。他们的投资组合中只有存款,存款,还是存款,只能赚不能亏,不懂得还有资产配置这个概念。

因此要想改变现代社会有钱人越来越有钱,穷人越来越穷现状,最好的方式是接受教育,一是学习本领,和别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。第二是通过教育改变观念,现在农村的孩子能走出来主要是靠什么?当然是教育,通过学习掌握了本领,更重要的是掌握了人脉和资源。

如果你觉得文章很棒,对你有帮助,可以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:小白读财经(ID:xiaobaiducaijing),订阅更多的优质原创推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