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
外匯交易的優點與特點

如何判断股价的有效突破

K线选股战法“周线突破”:既可以让你稳健买入股票,也可以帮你规避风险

在什么时候,什么位置买入股票能够快速获利?股票在什么时候,什么位置上涨的力度最大,上涨是时间最长?通过多年的实盘和比较,分析和总结发现:一个股票真 正的快速,持续上涨的时机与空间位置是在周线突破长期(时间周期可以定为3-12个月份左右或更长一些)的震荡或盘整的高点或者强势突破周线生命线以后。 此时无论是短线还是中线都是最安全而且最容易赚钱的买入时机。所以周线突破应该才是中线与短线的最安全买点。接下来我就以自己多年的实盘经验给大家详细讲 解如何利用周线把握买入点,获取最大利润:

形態學是什麼?形態學主要有哪些形態?形態學可以看出股市趨勢嗎?

展開

形態學是什麼?

為什麼要會形態學?

形態學的原理是什麼?

形態學可以分為哪幾種?

根據不同的時間週期形成的 K 棒,可以分為以下三種:

(一)單根 K 線型態(Single Candle Pattern):單純使用一根K 線判斷當日市場強弱訊號。例如在技術分析當中我們介紹到的大陽線、墓碑線、小陰線等等

(二)組合K 線型態(Multi Candle Pattern):兩、三根K 線所組合出來的組合型態,通常比單根K 線更具價格判斷趨勢的代表性。例如:紅三冰、晨星等等。

(三)圖形辨識交易(Pattern Trading):透過一連串的股價 行情走勢 ,歸納出行情走勢圖形,並且透過歷史行情驗證,確認其影響價格趨勢的準確性。例如:W 底、M 頭、 頭肩頂 等等

Cup and handle

Cup and handle

這個型態像是一個帶柄的杯子,在型態形成後,我們預期股價會有相當可觀的漲幅。我們將這個型態分為四個階段,如上圖所示。前三階段可能占整個型態的 7/8 時間,第四階段占 1/8,型態的形成大多介於 3~6 個月,也可能更長,第一階段修正的幅度可能介於 15%~25% 間。

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:第一個是,這個型態在前三階段應該形成的是 U 型,而不是 V 型;第二個是,在盤整的部分,也就是第二階段,應該要在 200 日均線以上盤整,也就是要有較窄的震盪及穩定性;第三個是,在第四階段杯柄的部分,回測幅度須在 10 周均線以上,不然我們會視為較脆弱的型態。

雙重底(W 底)

雙重底W

這個型態的第一隻腳部分,通常是因為前面跌深後,有人認為超跌而開始接股票,造成第一次的反彈,但前方套牢的人太多,在短期反彈後,會有很大的賣壓,因此又將股價向下壓回到第二隻腳的部分,這裡要注意的是,第二隻腳很可能比第一隻腳低一點點,這樣的目的是要淘汰一些信心較薄弱的投資人,而隨後的反彈,可以以 A 點為依據,再突破 A 點價格後,進行買進,也就是圖上的 B 點。

當然,第二隻腳到 B 點間,也會有成交量增加的現象。

Bull flag

Bull flag

這個型態形成前,通常有一段大幅的漲幅,股票在短期內,可能是 4~8周,股價有 100%~120% 的漲幅,而回測的幅度大約為 10%~25%,可能需要 3~5 周。

在大幅上漲後,原本持有股票的投資人,若信心不足,會在旗型回測中被淘汰,這個型態形成後,可能帶來的是 1:1 的漲幅,也就是可能與回測前具有相同幅度的漲幅。同樣的,這個型態也可以搭配量來判斷,在開始回測到下一個起漲點前,都應該呈現量縮的情況,要做突破時,會帶量突破。

Head and shoulders(頭肩頂)

頭肩頂

經歷一段漲幅後,有一段獲利了結的賣壓,通常是左肩形成的原因,而在回檔後,股價反彈在創新高,又形成另一波獲利了結賣壓,而且賣壓非常重,股價下跌到比左肩還低的位置,接著又一波反彈,但反彈幅度小,並未突破前高,顯示在前兩波漲幅後,市場投資這檔股票的意願已經下降,因此股價已到頂點,後市可能進入盤整或進入熊市,這裡我們可以以 AB 兩點的連線來判斷是否進入熊市,通常我們稱此兩點連線為頸線,在右肩形成後,若股價跌破頸線,頭肩頂的型態便算完成,投資人宜及早出場或對股票做空。

這裡我們一樣可以搭配量來看,左肩的頂點處通常帶有大量,頭部也同樣會有大量出現,跌破頸線的 C 點處,若伴隨著大量,我們將可以更加確定是熊市的起點。

平底盤整

平盤整理

經歷過一段很大的漲幅,迅速拉回所有漲幅的 10%~15%,最高可能到 50%,並在一定區間內盤整,最大幅度在 25%內,窄幅的波動至少 5~6 周。

三角型態

三角形態

型態若如上圖 1,代表目前市場多空交戰,未有明確方向,應等到震幅縮小且突破後,再順勢操作。型態如後二圖所示,代表市場上正在製造一種股價到頂(底)的氣氛,以向上三角為例(圖 2),市場呈現價格到一定水平就有壓力,但底部價格卻不斷上升,顯示投資人不願意殺低賣出,也股價在此區間中有支撐;反之,向下三角亦然,看似底部有撐,但頂部價格卻不斷下降,顯示願意承接的人少,代表股價在此區間承壓。

V型

V型

這部分一樣可以搭配量來看,通常在 V 的底部會爆出相當大的量。

楔型(Wedge)

楔型(Wedga)

上升楔形(圖 1)看似股價正在上揚,但每次波動逐漸縮小,代表多方力道減輕,市場投資人隨著股價上揚,對這檔股票的興趣漸減,如此一來,在跌破下檔趨勢線時,就代表這檔標的已到頂點,我們可以在 A 點放空股票;下降楔形(圖 2)也是相同道理,隨著空方力道減少,在突破上檔趨勢線後,我們可以進行買進的動作,即在 B 點買進。

上升楔形在跌破時,通常是急跌的走勢,我們可以在A點就進行賣出,但下降楔形在突破 B 點後,可能會先平盤整理或漲勢緩慢,因此不需要急於在 B 點就立刻進場,可以再觀察一下,才進行買進的動作。

型態學有沒有參考性?

我們使用目前台股前 15 大權值股的歷史資料來測試,回測區間為 2012.01.01~2015.08.31,從歷史資料中找到相似的型態,再計算之後 7 天的報酬。以下提供幾個例子及績效給大家參考。舉例來說,在 Cup and Handle 最左邊的圖例中,2317 是鴻海(2317-TW)股票代號,型態的起始日是 2012 年 3 月 28 日,型態形成時間是 145 天,dist 是依照圖像辨識的評分方式(數值愈低表示誤差愈小,也就是與比對的型態愈相似,0 表示完全相同),7 days return 指的是形成後 t+1 個交易日到 t+7 個交易日的累積報酬率。

【技術指標】一定要看懂股票的「量價關係」,買在股價有效起漲點!

◎如何用「量價」抓住買進訊號,有效選出準備突破的 雙鴻(3324)

Efron 運用「毛利率」與「營益率」條件選出的 雙鴻(3324)

並且確認產業趨勢 與 公司未來展望

雙鴻公布第 2 季每股純益 2.75 元創歷史新高

同步在法說會釋出第 3 季樂觀展望

股價順勢挑戰掛牌新高 196 元,波段漲幅近 3 成

傳統教科書上,在常見的成交量經典 8 口訣

1.量增價平,繼續偏多、2.量增價漲,多頭行情、

3.量平價漲,多方延續、4.量平價跌,空方延續、

5.如何判断股价的有效突破 量减價平,區間整理、6.量增價跌,空頭行情、

7.量减價漲,背離訊號、8.量减價跌,繼續偏空。

對於 Efron 而言,成交量定義以下 3 個重點

1.成交量越大代表股價波動幅度可能增強(紅框、綠框)

2.成交量放量的方向能判斷趨勢的持續性(橘圈)

3.當股價在區間箱型整理中,量減價平視為短線籌碼安定(藍框)

此時只要靜待放量的方向,研判未來「價」的趨向

來作為「預測未來股價」走勢的 1 個方法

以下是 Efron 實戰應用口訣介绍

◎ Efron 量價結構應用口訣:

1.新高量才容易有新高價

當股價拉回帶量長紅 K 棒出現「量減價平」就是最佳買點

2.如何判断股价的有效突破 量縮價穩長紅 K 棒,繼續持有

當股價拉回且守穩出量長紅 K 棒低點

3.支撐之上放量不破,視為洗盤

◎ 快速結論:

反之,成交量在區間整理內放量出現 2 次以上

◎限量 Pressplay 專案► VIP實戰策略班(附 LINE 群組

跟著 Efron 開始練功,新手立刻升級高手,立即加入【實戰教學專案】
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歡迎分享到 FacebookLINE

如何判断股价的有效突破

阶段A:阶段A标志着前期向下趋势的停止。 在此之前,供应一直占上风;供应减低的明显证据是初始支撑(PS) 和抛售高潮(SC)。这些事件在K线图上非常明显,表现为价差增大,成交天量;这种情况揭示大量的筹码从大众散户转移到了专业大机构手中。当沉重卖压得以释放之后,来自机构的需求和空头的补仓会自然地把价格推高,形成自动上涨(AR)。成功的二次测试(ST),通常伴有价差缩短和成交量减低,价格停止在抛售高潮(SC)的价位,或稍高的位置,表示这里的卖压比以前减轻了。如果二次测试(ST)跌到抛售高潮(SC)以下,接下来的盘整过程一般会出现新低,或者需要更长时间来进行。抛售高潮(SC)和二次测试(ST)的底部,自动上涨(AR)的顶部,界定了交易区间的边缘。如两个吸筹示意图中所见,画出水平线可以帮助分析市场的行为。

有时候下跌可能没有那么剧烈,在阶段A价差和成交量可能不会突然放大。一般来讲,更希望看到初始支撑(PS), 抛售高潮(SC), 自动上涨(AR)和二次测试(ST),因为这些不但提供了更加突出的图谱特征,更表明了有主力机构正在吸纳筹码。

阶段B:根据威科夫分析法,阶段B的功能是为新的上升趋势“积累原因”(见威科夫第三原理,因果原理),在阶段B,机构和职业大户在相对低位吸筹建仓,为未来的价格拉升做准备。吸筹建仓的时程可能很长(有时一年或多年),包括低位买入,而且为了阻止价格快速上涨,在相对高位卖出。在阶段B通常会有多个二次测试(ST),而且在区间的上缘可以有多个类似上冲回落的行为。 总体来说,随着交易区间的演化,大机构是净买者,尽可能地吸收浮筹。机构的买卖行为影响了交易区间内价格上下运行的特点。在阶段B的早期,价格的波动幅度大,且有高成交量。随着职业交易机构对浮筹的吸收,成交量逐渐减低。当供应耗竭的时候,就是接近阶段C的时刻了。

阶段C:在阶段C,价格经历对剩余供应的决定性测试;代表聪明钱的操作者借助这次测试判定市场是否已经做好准备,即将拉升。弹簧是价格短暂跌破交易区间(由阶段A和B确立)的支撑线,然后迅速返回交易区间内的行为。 弹簧是一个空头陷阱的典范。在跌破支撑时,会让大众误以为这是下降趋势的继续。事实上,弹簧让空方和晚期卖出的交易员上当受骗而卖出,然后反转,并开启新的上升趋势。在威科夫分析法中,弹簧或震仓代表着对供应的成功测试,预示这是高成功率的做多机会。低成交量的弹簧、或震仓后的低量测试,揭示市场可能已经做好准备,即将进行拉升。所以这是开始建立多仓的好时机,至少应该建立部分多仓。

阶段D:如果我们在前面的分析正确,接下来发生的应该是持续的需求主控。价格特点是,在拉升过程中,阳线呈大价差,成交量增加;向下调整(最后支撑点)时价差缩短,成交量减少。 在阶段D, 价格至少要拉升到交易区间的上缘。几个最后支撑点(LPS)是做多建仓,或者加仓的良好点位。

阶段E:在阶段E,价格离开交易区间,需求占据绝对的主导,拉升的迹象一目了然。回撤,比如震仓或其他类型的调整,通常都历时短暂。在较高价位发生的新的交易区间,在阶段E随时可以形成。这些交易区间被称为再吸筹区间,期间部分机构或交易者获利回吐,同时大机构增加仓位。这些交易区间有时被称为通往更高价位的“脚踏石”。

派发区间中的威科夫事件

PSY 初始供应: 经过价格大幅上升后,主力开始大量派发的位置。成交量扩大,价差加宽,预示趋势的改变即将到来。

BC 抢购高潮:通常在抢购高潮中会出现成交量和价差的显著增大。 当价格接近顶点时,购买力达到了最大;专业机构卖出,大众散户急切大量买进。抢购高潮通常在公司公布财务报告、或其他好消息时发生。大机构需要来自公众散户的极高需求来接手他们的筹码,并在卖出时不至于压低股价。

AR 自动下跌:抢购高潮之后,买盘急剧减少,沉重的卖压持续,自动下跌就出现了。这次下跌的最低点协助界定了派发区间的底部。

ST 二次测试:价格再次回到抢购高潮底部的价位,以测试这个区域的供需平衡。如果这个波段的供应超过需求,就代表区间的顶部被确认;成交量和价差会在价格接近抢购高潮界定的阻力价位时缩小。二次测试可能会以上冲回落的形式出现,即价格会“突破”到抢购高潮和其他二次测试所代表的阻力位以上,然后又快速返回交易区间之内。在上冲回落之后,价格通常会下行,去测试交易区间的底部。

SOW 弱势信号:这是下跌到交易区间下缘,或微微跌破下缘的行为。通常弱势信号的下跌会有价差和成交量的增大。自动下跌和弱势信号表示价格的特性改变的开始部分:现在供应占上风了。

LPSY 最后供应点:当弱势信号测试了支撑位后,可能还会有虚弱的拉升。这时的拉升特点可能是价差缩小,显示了拉升的艰难。拉升困难的原因可能有需求减低、供应巨大,或两者都有。最后供应点代表着需求耗竭;是大机构在价格快速下跌前的最后一波(或几波)的派发。

UTAD 派发后上冲回落:派发后上冲回落发生在派发区间,刚好与吸筹区间的弹簧或震仓的定义相反。它发生在交易区间的后部,是对“突破”阻力线以后出现的新的需求的测试。如同吸筹区间的弹簧和震仓,派发后上冲回落不是派发区间的必要组成部分。在派发区间示意图1中有派发后上冲回落,但在示意图2中则没有。

派发区间中的威科夫阶段

阶段A:上图显示,在派发区间,阶段A标志着上升趋势的停止。直至这一点之前,需求一直占上风;供应进入市场的明显证据是初始供应(PSY)和抢购高潮(BC)。接下来的事件经常是自动下跌(AR)和针对抢购高潮的二次测试(ST),且经常伴有成交量减低。另外一种情况是,没有高潮行为,但需求耗尽,成交量和价差缩小,上升趋势终结;在巨大供应出现之前,通常的表现是每次拉升的突破幅度减小。

阶段B:阶段B的功能是为下跌趋势的产生积累原因。在此期间,机构和职业大户意识到下跌趋势可能要出现了,就大幅减仓,并开始布置空单。在积累原因方面,派发区间的阶段B与吸筹区间的阶段B类似。本质的不同是,在派发区间演化的过程中,大机构是卖出,是清仓,也最大程度地消耗残余需求。这一过程的表现是供需平衡已被打破,重心倾向于供应而不是需求。在弱势信号(SOW)的下行波段中,会出现明显的阴线价差增宽和成交量的增大。

阶段C:在派发区间,阶段C可能会出现上冲回落(UT)或派发后上冲回落(UTAD)。上冲回落(UT)是吸筹区间中弹簧的反向动作。它是价格短暂“突破”交易区间的上缘,然后迅速折返并收盘在区间之内。这是对残余需求的测试。 它同时也是诱多的陷阱。它看似上升趋势延续的信号,但实际却是让没有辨别能力的、做突破的交易者犯错。在价格下跌之前,大机构利用上冲回落和派发后上冲回落,迷惑大众,使散户方向判断错误,并在高位将筹码卖给做突破的交易者或投资者。另外,派发后上冲回落(UTAD)也有扫掉散户空单的作用。大机构做出了这一动作,迫使做空的散户在高位止损。

阶段D:当阶段C显示需求只是最后一波以后,阶段D就到来了。在阶段D,价格将跌到支撑,甚至跌破交易区间的支撑线。当交易区间的支撑线被明显跌破,或在上冲回落或派发后上冲回落出现之后,价格跌破交易区间的中线,就说明供应明显占主导的证据大大增加了。阶段D通常会有几波虚弱的拉升;这些最后供应点都是开空仓,或加空仓的良好机会。任何在阶段D仍然做多的交易者,都是自找麻烦。

阶段E:阶段E展开了下降趋势。 价格跌破交易区间下缘,向下运行,供应占主导。一旦区间的支撑被跌破,出现整体弱势信号,通常会对这个跌破(冰线)进行测试,价格拉升到以前的支撑线附近,或试图接近支撑线。此时是卖空的高胜率时机,因为下跌期间的反弹拉升通常比较虚弱。交易者可以在下降趋势中做空,使用浮动止损,来跟踪整个下降的过程。 在大幅度的下跌后,可能会出现高潮行为,开启再派发区间、或吸筹区间。